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推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清算、融资、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方案。
二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切实落实部门监管职责。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完善市场化并购重组机制。二是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行为严重。改革开放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抉择。在公司治理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仍未完全理顺,资本对风险的覆盖作用未充分体现,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仍不健全,股东越位、缺位或者内部人控制现象较普遍,发展战略、风险文化和激励机制扭曲。
建设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估价过高意味着对资产的估计价值高于资产的实际价值,客观地说,它对于推进资本市场大量新股的发行和交易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资本金融的偏好——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会导致人性的裂变。哈贝马斯在反思金融危机时深刻指出:国家政纲以其私有化的幻想掏空国家的核心功能,从而容忍了把政治公共领域残存的一点协商性成分贱价变卖给利润率节节高升的金融投资商,使得文化和教育依附于对经济气候敏感的出资人的兴趣和心情。该结果已成为当下人类生存体验的重要关注事件,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每天关注的第一信息就是国际汇率、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报价、股市开盘指数点位等等。首先,它需要我们从未加反思状态进入反思状态。
特殊的东西只有把自己提高到普遍的形式,才能获得它的生存。(2)随着股份公司和资本集中的发展,控制银行的虚拟资本的所有者与控制产业的资本所有者,愈来愈合二为一,愈来愈以金融资本的形式操控市场,操控价格,直至操控整个社会。
人人成为谨慎的签约人和利润回报的算计者,并且永远处在讨价还价的世界里。资本收益率为什么能如此偏离全球经济正义的轨道而狂奔?为什么能如此脱离劳动价值论的科学规制而任性?鲁道夫·希法亭在《金融资本》中得出重要结论:金融资本,在它的完成形态上,意味着经济的或政治的权力在资本寡头手上达到完成的最高阶段。如,对期权进行交易并非出于管理民众生计这个高尚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非理性行为。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有着好的社会的政治制度基础,但由于存在着局部不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制度构建的不成熟,尤其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不发达,金融与好的社会结合的优越性还不够充分。
狄尔泰指出:历史本身所产生的某些原则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使生命所包含的那些关系明显地表现出来了。世界经济逐渐脱实向虚,实体经济被弱化,追求资本金融的帕累托效率成为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论原理。显然,转让占有比使用占有更需要理性的狡计,更显自由意志的本质。而金融化世界是指金融的范式及价值原则对生活世界的侵蚀,它在政治生态圈、经济生态圈、文化生态圈以及社会生活生态圈里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活动的主体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以少数金融寡头为主体的结构被打破,充满着疯狂投机意志的散户和投资机构成为撬动资本市场的力量。可是,难以超越的是:现代性主张主体性与物欲的关联,而不是与整体性自由的关联。
一、21世纪:金融化世界的到来 20世纪人类的历史,经历了从前50年的世界性战争向后50年的全球理性化社会的转型。人不能按照事物的种的尺度来生产并创造对象化世界,相反,金融尺度本身定义了人本质的规定性。
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资产的证券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这又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倘若资产证券化的意志过强,而实际资本市场的可承载性却很弱,必然导致资本的主观性和任性。人类的智慧正在于:永不停顿的忧患,永不停顿的改造,永不停顿的前进。再一方面,资本运作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不少衍生品的交易处在任意叙事的非理性状态中。这些目标明确的活动本身都具有美感……正是在为人类所有的活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也就是为一个拥有为所有成员所分享的富饶和多元化的合约的人类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金融才体现出其最真实的美丽。精神的丰富性被衰减为单维的物欲性。二是深入到未来的实质性领域——人类对不确定性的变化律的把控,近代的机器思维能力远不及当今的智能化运筹工具能力。
整体性自由来自人性中高度私向化行为受阻而被迫产生的利他主义道德原则。仅靠公司的资产显然不能使公司以公平的股票价格发行股票。
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创新的融资机制,资助了欧洲人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航海探险和商业扩张,这是金融史上最重要的事件。(24)这里有两个重要理念:第一,普遍性是特殊性的类本质。
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哲学来自于西方个人理性的政治哲学谱系的价值同构,这种历史精神的沉积已被人类实践反复证明:它不再具有现实性和历史的合理性。金融创新是通过人的自由意志的中介而变成事物的规定。
这一深刻的哲学理念,已成为理解人类精神持有的整体性自由内涵的逻辑前提。(19)显然,个体生命所具有的内在精神结构,既涉及外部事物所具有的各种价值,也涉及生命所具有的各种价值,更涉及生存世界的意义和理解。(43)2015年上半年中国发生的股灾事件其原因之一正在于此。这种单向度的技术结论,只能是资本形式化运动的外在显现,不能完全阐明人类生命的真正本质,不能深刻揭示世界历史进化运动的深层动因。
资本运作离不开分析师、评估师的意识判断。值得提出的是,在刚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中,全球资本的金融化导致直接性融资占比趋高,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深刻地显现了马克思《资本论》中所揭示的资本具有内在否定性的哲学真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愈来愈成为世界学术领域关注的新视点,这说明历史的偏斜运动尽管有着人类追求自由意志的价值偏好,但它仍然离不开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的辩证运动规律的支配。它是一种意志对另一种意志在时效的约束下所进行的未来权的自由交换。
通常而论,外部世界构成的整体往往作为对于某种内在的东西的表达而显现出来,有的会形成某种内在的神圣成分,内化为个体生命的生存意志、生活态度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他指出:生命,作为各种目的的总和,具有与抽象法相对抗的权利。
尤其是,伴随着工具理性的智能化,资本的精神向度更趋主观性。不少充满着符号幻象、价格幻象、杠杆率幻象和财富倍增率幻象的金融衍生品,其产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证明,往往被荒诞的叙事情结、否定主义美学的逻辑推理、虚实有加的比对心理以及后现代主义视觉效应等所粉饰并被包装。(38)从资本运作的精神向度分析,过度资本化与过度金融化的契合,内生着技术与心理、逻辑与直觉、实体与符号、始基与想象等工作原理的运用。另一方面,它通过股票掺水将多余的垄断利润分散到更多的普通资本中,以遮蔽公司的垄断利率。
人类随时可能因为很小的金融事件而爆发危机并产生蝴蝶效应。(36)这样,关于价格的竞争便成为关于价格的权力叙事,关于企业生产力的报告便成为关于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性状的报告,虚拟逐渐摆脱实体,甚至真实变为虚假,虚假反成为真实,财富的劳动价值论被财富的权力意志论所替代。
公允而论,金融的正常体验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的适应关系,但过度充盈的金融意志、行为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已构成现代人必须与自己进行自我交战的深刻根源。二是精神的彻底胜利将意味着作为非真正世界的客观世界的毁灭和消失(表现为不同时代的金融工具、金融体系、金融理念等都莫过于人类精神追求自由的产物,在一定的分寸上诞生着,在一定分寸上消失着),资本金融永远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它是可变的、被选择的、被调制的,而不是生活世界的本体或唯一,在当代金融化世界里,诸多光怪陆离的投资理念已成为精神活动的主要偏好,全球人数众多的股民和基民,从清晨到夜晚,他们的生活已深深地被金融工具或产品所规制,有事实表明,21世纪人类对资本金融愈来愈准确、愈来愈复杂、愈来愈依赖的心理适应并盲从,已构成民族或国家的集体无意识。
而精神向度的追问,则注重把资本由感性的杂多性状,转向精神的自觉反思领域,其方法论优势在于:它把资本各种实际发生的变化从感性的世界转移到精神的反思领域,哲学只具有一项任务,那就是:跟随一个时代,用思想性的表述和所谓概念、甚至用一个‘体系来传达这个时代的过去和当前。一是金融逐利与人性贪婪的契合,导致人的内在精神朝着货币化、资本化和世俗化方向发展。